邮箱:54352987@qq.com
手机:15664281728
电话:15664281728
地址:开封市尉氏县水坡镇
发布时间:2023-06-23 22:16:28 人气:280
菊花栽培技术
菊花近年来,随着农业综合开发进展,为了适应本地区农民生产的需求,提高经济效益,开辟致富门路,特将菊花栽培技术介绍给广大农户。
1 形态特征
菊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,又名白菊花,具有护肝明目、疏风清热之效,备受大家欢迎。株高80—120cm左右,茎直立,基部木质化,上部多分枝,枝略具棱。
2 生长习性
菊花为短日照植物,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,喜阳光、忌荫蔽,较耐旱、忌涝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但也能耐寒,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,花能经受微霜,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,*适生长温度为20℃左右。
3 栽培技术
3.1 选地、整地
旱地和稻田均可种植,忌连作,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。施入农家肥3吨/亩、饼肥600kg/亩作基肥,深翻,耙细整平,作1.2m左右的高畦。应选地势平坦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。
3.2 繁殖
繁殖方法有2种:一种是分根繁殖,另一种是扦插繁殖。
3.2.1 分根繁殖。秋季收菊花后选留健壮植株的根蔸上盖粪土保暖越冬,翌年3-4月,扒开粪土并浇稀粪水,促进萌枝迅速生长。4-5月,待苗高15cm时,选择阴天,将根挖起分株,选择粗壮和须根很多的种苗,斩掉菊苗头,按行株距40cm×30cm开6—10cm深的穴,每穴栽1株。栽后覆土压实,并及时浇水。
3.2.2 扦插繁殖。一般在4-5月份进行,选粗壮、无病虫害的新枝作插条,截成10—12厘米长,摘下部叶片,插条下端切成斜面,切口浸泡生根剂,插入穴盘,入土深度为插条的1/2-2/3,随剪随插。插时穴盘不宜过湿,否则易死苗,*适宜插条生根的温度为15-18℃,插苗后,并搭好荫棚保持一定湿度,约20天就可生根,30—35天后,苗高20cm时即可移栽大田,方法同分株繁殖法。由于此种方法生长势强、抗病性强、产量高,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。
3.3 田间管理
3.3.1 中耕除草。菊花缓苗后,以中耕除草为主,稍深锄,使表土干松,底下稍湿润根向下扎,并控制水肥,使地上部生长缓慢,俗称“蹲苗”。入伏后根部已发达,宜浅锄,以免伤根。
3.3.2 追肥。菊花吸肥力强、需肥量大,一般追肥2—3次,第一次在打顶时结合培土进行,施稀人粪尿15t/hm2;第二次在现蕾前,施人粪尿2吨/亩,加过磷酸钙15kg/亩,以利多开花。也可用2%过磷酸钙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。
3.3.3 排灌。缓苗后要少浇水,天旱要多浇水,尤其是孕蕾期前后,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,追肥后也要及时浇水。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。
3.3.4 打顶、培土。在生长中,一般要打顶1—3次,促使多分枝,具体时间和次数据生长情况而定。一般第一次在6月初,结合中耕除草,在根系培土,增强根系,以防倒伏,打去10厘米,留30厘米;第二次在6月底,第三次不得迟于7月下旬。
3.4 病虫害防治
菊花栽培中主要的病虫害有斑枯病、枯萎病、霜霉病和菊天牛。
3.4.1 斑枯病。又名叶枯病,一般在4月中、下旬始发,为害叶片。防治方法:收花后,割去地上植株集中烧毁,发病初期,摘除病叶,并交替喷施波尔多液和50%托布津1000倍液。
3.4.2 枯萎病。防治方法: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。
3.4.3 霜霉病。防治方法:种苗用40%疫霜灵300-400倍液浸10分后栽种,发病期用40%疫霜灵200倍液或50%瑞毒霉素500倍液喷治。
3.4.4 菊天牛。又名菊虎,以幼虫蛀食茎枝。防治方法:发现茎梢萎蔫时,于折断处下方约4厘米处摘除,集中销毁;在早晨露水未干前在植株上捕杀成虫,用50%磷胺乳油1500倍液喷治。
3.5 采收与加工
采花标准:花瓣平直,有80%的花散开,花色洁白,通常在晴天露水干后将花头摘下。鲜花采回后,薄薄地摊晾半天,将花放入直径5厘米的小蒸笼内,厚度一般为4朵花高,约1.6厘米厚,然后放在盛水的铁锅上蒸,蒸时火力要均匀,保持笼内温度90℃左右,蒸3—5分后取出,置竹帘上晾晒,日晒3—4天后翻花1次,然后置通风的室内排晾,经1周后再晒至干燥即成。
相关推荐